
越南网友热议:印度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
40 多年来,中国实现了 “华丽蜕变”:国内生产总值接近 18 万亿美元,8 亿人成功摆脱贫困,成为 “世界工厂”。与此同时,印度 —— 这个刚刚在人口数量上超过中国的国家 —— 被寄予厚望,有望成为亚洲的 “下一个巨人”...
40 多年来,中国实现了 “华丽蜕变”:国内生产总值接近 18 万亿美元,8 亿人成功摆脱贫困,成为 “世界工厂”。与此同时,印度 —— 这个刚刚在人口数量上超过中国的国家 —— 被寄予厚望,有望成为亚洲的 “下一个巨人”...
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势头对美国的经济领先地位构成挑战。从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状况到公共债务等诸多因素,或许都预示着在不远的将来,哪一全球大国将占据主导地位。...
从经济层面来看,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擅长发展经济,就连美国也得称中国为师傅!他认为,中国的经济政策已经并正在创造出诸多模式与经验,即便像美国这样历史悠久的经济强国也不得不研究和借鉴...
尽管中国经济呈现出疲软迹象,近期的信贷和经济活动数据加剧了人们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担忧,但中国股市却在大幅上涨。...
20世纪中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产出几乎不相上下。但正如我们如今所见,这两个国家已截然不同。...
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增长5.2%,总体上有望实现今年的增长目标。但分析师警告称,国内需求疲软以及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可能会导致2025年下半年经济增速放缓...
早在2015年,中国就超过美国成了世界最大经济体,之后一直扩大领先优势。购买力平价GDP才是比较各国经济规模的正确指标,但高盛的研究用了有问题的名义GDP算法...
作为印度人,我承认这里的城市真的很乱。就连我住的管理较好的区域,每条街角都有窝棚。强奸案发生率也极高,甚至有政客身负强奸指控,民众仍在投票支持他。...
这三个国家的经济未来相互交织,都拥有相对光明的前景,共同在将塑造人类未来的技术领域占据关键优势。就原始潜力而言,中国的崛起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中国的崛起将继续推动韩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
中国人口和我们相当,都是14亿以上人口,且仍是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也存在。另外,中国的经济和技术进步比我们强。他们在经济上至少比我们领先几个层级...
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通胀率13个月来首次进入负值区间。主编谢卡尔·古普塔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以及与此同时出现的人口数量减少情况 。...
中国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一场规模宏大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仪式性的聚会——这是国家领导人评估当前经济形势并释放未来规划信号的时刻。...
中国将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大约5%,这提升了外界对中国官员们在应对与美国的贸易战时会出台更多刺激措施的预期。...
债券收益率低企、通货膨胀乏力以及房地产市场举步维艰,这些情况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担心中国可能会出现类似于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中国能否及时调整方向,避免陷入“失去的十年”呢...
听了关于中国的情况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生活在美国这个“第三世界国家”里。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驱动力将使中国在未来五年内推动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
随着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不断升级,中国正积极准备应对美国提高关税所带来的威胁。但中国也面临着强劲的经济逆风。...
根据英国研究机构“碳简报”(Carbon Brief)的一项最新分析,2024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投资了6.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9400亿美元),这一数字已接近全球在化石燃料方面1.12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总和。...
中国刚刚在2025年的演讲中透露了他们的总体规划。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在西方与中国的贸易战升级之际。无论你是在美国还是在亚洲,全球即将面临最大的经济冲击。...
他们指责中国的电动汽车产能过剩,但如果我们想要拯救世界免受气候变化造成的环境灾难,世界需要数千万辆电动汽车来取代内燃机汽车,而中国的电动汽车产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有产能过剩问题的是七国集团...
当今世界90%的人仍然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与我们在西方听到的鹰派军事观点截然不同。对他们来说,中国的技术非常实用,价格更低,质量相当甚至更好,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略高于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的4.5%。...
2024年增长最快的10个主要经济体:世界上增长最快的10个主要经济体包括哪些国家?印度增速比美国和中国更高,排名第一!为编制2024年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名单,我们列出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前25位的经济体。...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正在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几十年前,两国的发展水平相当。印度有什么可以向中国学习的吗?或者我们能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路程吗?...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房地产危机、人口问题、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关系以及令人担忧的债务水平。这些问题让很多人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可能会步日本后尘而出现放缓的担忧...
大多数的石油来自俄罗斯和伊朗。俄罗斯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石油,伊朗石油可以通过火车或直接从巴基斯坦的公路和铁路送到中国。中国甚至不需要通过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