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泰虎

古印度的科学技术——是否能获得你的敬意?

天文学是随着宗教发展起来的,为了精确祭祀仪式的时间,印度古代需要对日月运行进行观察,于是产生了天文学。天文学是印度传统自然科学里最受重视的一门学科。吠 陀前期:天文学萌芽和起源,现存于四部吠陀经典的几十首颂诗里,内容极其简单,基本对日月运行、四季交替有一定知识,并计算出当时的历法,一年为360 天,12个月为一年,如此历法并不精准,于是必须几年后再加一个月,文献中有第13个月的记载。

分享:绯色_神仙
来源:http://tieba.baidu.com/p/3514158978?see_lz=1


4221ebf81a4c510f6ef618b06359252dd52aa5d4.jpg

1, 天文学

天文学是随着宗教发展起来的,为了精确祭祀仪式的时间,印度古代需要对日月运行进行观察,于是产生了天文学。天文学是印度传统自然科学里最受重视的一门学科。

吠陀前期:天文学萌芽和起源,现存于四部吠陀经典的几十首颂诗里,内容极其简单,基本对日月运行、四季交替有一定知识,并计算出当时的历法,一年为360天,12个月为一年,如此历法并不精准,于是必须几年后再加一个月,文献中有第13个月的记载。除此,还有太阳和月亮在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时的位置记载,《梨俱吠陀》里还有对北斗七星的描述,其他吠陀文献里还有“行星”“流星”“扫帚星”等词。据此推测公元前13世纪,印度人已经开始从事天文观测,并已经出现二十八宿的划分。

吠陀后期至公元4、5世纪:天文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问,观测更趋于精密,出现了第一部天文学著作《吠陀支节录:天文篇》,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书中规定一年366天,5年一周期,一周期1830日,合62个朔望月,一年为12个朔望月,每月为29.516天,为了方便,规定每月30天,于是每过两个月就多出一天,需要减去,称为“消失日”,书中有专门的计算方法,很复杂,除此还有二十八宿的名称。当时已经知道日食和月食的时间,耆那教也有丰富的天文学知识,有自己的历法,还有一部天文学著作:论太阳。

4、5世纪到12世纪:受到了希腊天文学的影响,印度天文学发展迅速,如当时已经认识到大地是一个球体,并环绕自身的轴心转动,这个思想比古代的“天圆地方”说进步许多,比哥白尼的地动说早了近千年。当时对日食、月食也作出了正确解释,并精确计算出月球的直径、两极位置,以及主要星辰的位置与运行,还解释了引力的理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天文学著作,其中《苏利耶悉昙多》最著名,书中关于用来计算行星位置的正弦表表是印度古代科学最卓越的成就之一,它还提出宇宙作为一个整体运动的概念,即宇宙大循环理论,相当惊人。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天文学家,最著名的叫圣使,他精确计算出一年为365.35天,并大胆提出星体活动的范围是固定的,地球借着自身的旋转,于是产生了行星以及群星的每日升起与降落,遗憾的是,这一先进理论没有被接受,他的著作通过阿拉伯传到了欧洲,对现代天文学有一定影响,印度目前有一颗卫星就以他命名。另一为杰出代表叫巴斯迦罗阿贾利,他第一次证明大地是个圆球,靠引力悬于空中,地球是由于引力而吸引了万物,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理论。

ysl教统治时期:msl的统治带来了中亚阿拉伯的天文学知识,尤其是在观测仪器方面有巨大发展,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上半叶,信奉ysl教的斋浦尔王公分别修建了四个天文台,获得惊人成就,如精确测定了太阴月的时值是29天39分34.077秒,发现金星和水星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的光线,土星并不是圆球,而是椭圆形,木星有四颗卫星,太阳黑子是移动的等等,这时期的印度天具有向近代科学过渡的意义。

44ae39dbb6fd52669465d8bea818972bd50736b7

德里古天文台建于公元1724年,有十几件巨型灰石或金属结构的天文仪器。


印度古代天文学具有两个特征:

1) 与宗教联系密切,从未摆脱神学影响,几乎所有的天文学著作都充满了对神的赞颂,所有天文学真理都是为了证明神的伟大。
2) 重视理论思维和数学推断而不重视世纪观测

两个特点阻碍了印度古代天文学向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三泰虎原创译文,禁止转载!:首页 > 印度 » 古印度的科学技术——是否能获得你的敬意?

()
分享到:

相关推荐